中温模型蜡 第 1 部分:非填充型
中温模型蜡 第 1 部分:非填充型
Medium temperature pattern wax Part 1:None-filled type
(公告稿)
2020-05-28 发布 2020-07-01 实施
中国铸造协会 发布
T/CFA 0202101.1 -- 2020
目 录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牌号…………………………………………………………………………………………………………1
5 技术要求……………………………………………………………………………………………………2
6 检验规则……………………………………………………………………………………………………2
7 检验方法… ………… ………… …………… ………… ………… …………… ………… ……3
8 判定规则………………………………………………………………………………………………………3
9 标志、包装、运输、交货与贮运……………………………………………………………………………4
附 录 A ( 资 料 性 附 录 ) 本 标 准 牌 号 与 常 用 牌 号 对 照 表 … … … … … … … … … … … … 5
附 录 B ( 规 范 性 附 录 ) 密 度 测 试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6
T/CFA 0202101.1 -- 2020
III
前 言
T/CFA 0202101《中温模型蜡》 拟分为如下部分:
——第 1 部分:非填充型;
——第 2 部分:填充型。
本部分为是针对 T/CFA 0202101 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 -2009《部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部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铸造协会精密铸造分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铸造协会部分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青岛新诺科铸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苏州泰尔航空材料有限公司、厦门固特威蜡制品有限公司、大连源盛新材料
有限公司、辽宁鑫星特种蜡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成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毅杰蜡业有限公司、嘉善
鑫海精密铸件有限公司、丹东大王精铸有限公司、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主要起草人:邵斌、高飞、蒋涛。
本部分参与起草人:李华、李遂林、张如军、赵旭、崔玉柱、龚方明、姜淼、王开宝、凌李石保。
本部分于 2020 年 05 月 28 日为首次发布
T/CFA 0202101.1 -- 2020
中温模型蜡 第 1 部分:非填充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模铸造用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牌号、技术要求、检
验规则、检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熔模铸造生产中使用的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以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4929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35.1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35.2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 第2部分:使用性能性能试验方法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229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SH/T 0132 石油蜡冻凝点测定方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中温模型蜡medium temperature pattern wax
以石油树脂或天然树脂为基础,加入石油蜡或其他天然蜡以及强化填充物调制而成的模,用于熔模
铸造工艺的蜡模制作的模料,因为所制作的工件结构不同,使用温度为52℃-65℃”。
3.2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non-filled medium temperature pattern wax
未添加强化填充物的中温模型蜡。
4 牌号
4.1 分类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的牌号是以收缩率参数为表征,牌号以收缩率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分为 2 个牌
号,即 1 号和 2 号。
4.2 牌号表示方法
1T/CFA 0202101.1 -- 2020
4.3 牌号对照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标准牌号与常用牌号对照表见附录 A。
5 技术要求
5.1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的技术要求见表 1。
表 1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技术要求
序号 |
技术参数 |
1 号 |
2 号 |
1 |
抗弯强度,MPa |
≥3.5 |
≥4 |
2 |
灰分,% |
≤0.02 |
|
3 |
线收缩率,% |
0.65-0.85 |
0.85-1.2 |
4 |
针入度(表面硬度),10-1 mm |
5.0-7.0 |
5.0-7.0 |
5 |
滴点,℃ |
80-90 |
80-90 |
6 |
软化点(环球法),℃ |
70-75 |
|
7 |
密度,g/ mm 3 |
0.95-0.98 |
|
8 |
凝固点,℃ |
65-70 |
70-75 |
9 |
运动粘度,80℃ |
200-400 |
250-400 |
运动粘度,100℃ |
60-100 |
70-110 |
5.2 蜡料特殊性能需求方面由供求双方协商设定。
6 检验规则
6.1 取样
6.1.1 制作每批次蜡料时按照SH/T 0229取样,取3~-5kg作为技术要求中要求项目留样及检验用。
6.1.2 灰分、线收缩率、针入度、环球软化点、旋转粘度技术参数试样要求按照GB/T14235执行。
6.1.3 抗弯强度试样尺寸按照GB/T 9341执行。
6.1.4 滴点测试试样按照GB/T 4929执行。T/CFA 0202101.1 -- 2020
6.1.5 密度试样尺寸
密度测试试样尺寸见图1。
6.2 出厂检验
6.2.1 每批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后方可出
厂。
6.2.2 出厂检验的项目:线收缩率、软化点、灰分、滴点和针入度。
6.3 型式检验
6.3.1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正式生产后,若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产品因任何原因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3.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表1中的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
7 检验方法
7.1 灰分、线收缩率、针入度(表面硬度)、环球软化点、旋转粘度技术参数实验方法按照GB/T14235
执行。
7.2 抗弯强度实验方法按照GB/T 9341执行。
7.3 滴点实验方法按照GB/T 4929执行。
7.4 密度测试实验方法按照附录B执行。
7.5 凝固点测试方法按照SH/T 0132执行。
7.6 线收缩率测定方法可根据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 判定规则
8.1 所检指标中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对不合格项至少取3个样品进行复检,复检项目如仍不符
合要求,则判定该批次为不合格品。
3T/CFA 0202101.1 -- 2020
4
9 标志、包装、运输、交货与贮存
9.1 产品标识
产品标识应包含但不限于:
a) 生产厂商;
b) 生产日期(批次号);
c) 规格/型号;
d) 重量。
9.2 产品包装、运输、储存及交货验收均按照 SH 0164 的规定进行。
T/CFA 0202101.1 -- 2020
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标准牌号与常用牌号对照表
A.1 非填充型中温模型蜡标准牌号与常用牌号对照见表 A.1。
T/CFA 0202101.1 -- 2020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密度测试方法
B.1 实验仪器及试剂
B.1.1 自制铝质标准样模具:圆柱体内径24mm,高110mm。
B.1.2 量筒:100ml。
B.1.3 分析天平:精度0.1mg。
B.1.4 煤油:分析纯。
B.2 实验步骤
B.2.1 将待测样品彻底熔融,倒入标准样模具。
B.2.2 彻底冷却固化后倒出测试样品,称重m(单位g)。
B.2.3 向100ml量筒中注入不多于40ml煤油,读取液面刻度,读数v(体积)。
B.2.4 将量筒倾斜,缓慢滑入测试蜡样柱,将量筒静置,待液面稳定后,读取液面刻度,读数v1。
B.3 计算方法
密度=m/v-v1。
单位:g/ mm3。
B.4 取样频率及判定标准
每批次取样由同一人员在同一设备检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批次蜡料的密度数值,如果组内数
值大于0.98或者小于0.95,则认为该数据可疑,需要重新进行检测进行验证。如果蜡料密度大于0.98或
者小于0.95则判定该批次蜡料不合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