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姓名:王建华
性别:男
职称:二级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职务:常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
学习经历:
1980.09- 1984.07 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1986.09- 1989.03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
1999.09- 2003.05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2004.09- 2005.01 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进修英语;
工作经历:
1984.07-1986.08 湖南省邵东机床附件厂,助理工程师;
1989.03-1993.08 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铸造分厂,工程师;
1993.08-2010.08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09-2005.05 瑞典 皇家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9.10- 现在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大学研究生部副部长;常州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
1、合金热力学及材料设计;
2、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
3、金属表面处理。
主持完成或在研的科研课题:
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618合金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及其成形过程中组织演化与高温强化研究,研究期限2010-2012 年,编号51074030,经费36万;
2、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AM和Super-Dyma合金镀层形成和合金体系相平衡研究,研究期限2013-2016年,编号51271041,经费80万;
3、主持完成横向课题:压铸锌合金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期限2011-2012年,经费28万;
4、主持完成国家支撑项目纵向子课题:变形锌合金摩擦磨损测试与液面张力分析,研究期限2010-2012年,研究经费5万;
5、主持完成常州市科技项目:环保型易切削钢用铋锰铁合金的研究与应用,研究期限 2011-2012年,经费20万;
6、主持完成常州市科技项目:锌铝镁耐蚀压铸锌合金的开发与研究,研究期限2013-2014年,经费10万;
7、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Al-Si-Ti(B)-P 体系相关系及铝硅合金正-
反向变质机理研究,研究期限2016-2019年,编号51571039,经费73万;
8、主持在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汽车熔断器用高性能锌铜钛合金板带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期限2013-2016年,编号51271041,经费15万。
9、主持横向科研项日:咼质量2618村热铝合金国产化,研究期限2018-2020年,经费60万。
研究经历与成果介绍:
从事过铜合金致密化研究采用微合金化方法和调整熔铸工艺,解决了船用阀门用锡青铜致密度问题;从事铸铁的熔炼和铸件的材质质量工作,采用Cr-Mn-Si合金代替铜生产灰铸铁汽缸体,不仅解决了缸壁硬度过低的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每年为国家节约100万元。作为《高碳当量高强度铸铁汽缸体的应用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了1994年度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对可锻铸铁低温退火进行了研究,调整铸铁的化学成分,采用复合孕育和金属型铸造等方法实现了可锻铸铁的低温石墨化退火。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土期间, .参与国家“973”重大基础应用项目的研究工作(提高铝材质量),被评为2001年度优秀博士生,并获得IET基金奖学金。2003 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拔为2004~2005年度中瑞互换访问学者,获得瑞典学会奖学金。2004.9.~2005.6.在瑞典皇家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访问研究,在国际知名热力学专家BoSundman的指导下开展合金热力学研究,携文参加了在2005年5月在荷兰举办的第34届相图计算与热力学学术会议。
目前,主要从事耐热铝合金、压铸锌合金和耐蚀压铸锌合金以及热浸镀锌工艺与技术研究。采用固液混合近液相线铸造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亚微米Al;Ti相增强的2618耐热铝合金,在保证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其高温强度和耐热性显著提高。开发新型锌合金变质剂和采用反向变质技术,使温度和耐热性显著提高。开发新型锌合金变质剂和采用反向变质技术,使ZnAl4Y压铸锌合金的力学性能超过澳洲三号锌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在株洲冶炼集团得到推广使用。作为《合金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200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的“镀锌合金中有效铝在线检测系统及相关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得200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主要实践者获得了2004年湖南省教委教改项目奖三等奖。参与的《现代镀锌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合金相图在镀锌工业方面的应用》获2014年APDIC国际奖,参与的《高端热镀锌合金清洁高效制备和热镀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获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EI或SCI收录60余篇。
本人2008年入选湖南省第二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常州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导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中文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Materials and Design, Journal of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和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的审稿人。